《酱园弄》砸掉了《好东西》们的市场

近来热映的电影《酱园弄》引发了诸多争议。这部从诞生起就因全明星阵容、民国奇案题材而备受期待的大片,上映后却并未收获应有的票房与口碑。恰恰相反,全明星阵容不仅没有如预期般带来票房号召力,反倒因为片子在叙事逻辑、价值表达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既拉低了主角本就不多的路人缘,也让本片从一开始精心宣传的“女性觉醒”陷入到“虐女”的舆论漩涡中,不少观众认为影片过度渲染女性遭受的暴力与苦难,却缺乏对苦难背后社会根源的深入探讨。


不仅如此,有评论者也从主角詹周氏的真实人生经历出发,细致对比了影片对其经历的片面截取与故意删改之处。客观而言,杀人故事本身并不离奇,离奇的是詹周氏杀夫一案先后经历了汪伪政权、蒋介石政府、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最终在人民政权的庇护下,她得以安然活到90岁。但影片却将重心放在展现本不复杂的案件及破案过程上,这种叙事选择背后,暗藏着主创们难以言说的“用心良苦”。

当然,这些角度都可以成为分析电影的切入点。不过,笔者认为,以上批评还远远不够到位。本片在创作中刻意篡改历史细节、画面充斥猎奇元素,上映之后又引发粉圈内斗、恶俗营销等争议。种种乱象的背后,固然有主创团队及资方的私心算计,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个极少被舆论提及的核心问题,女性故事正在成为一门生意,一门服务于城市宣传、资本牟利的生意,而与任何真正的社会进步、价值正确与公平正义毫无关联。


那么,这门生意究竟是如何运作的?笔者认为,其核心逻辑之一,便是以女性主义为光鲜幌子,行城市宣传之实。这可以被称为中国特有的“城市女性主义”:特定城市的文化资本娴熟地移植那些或凄惨或欢乐的女性故事,将其包装成具有普遍性和“正确性”的历史叙事。(免喷声明,本文的讨论只针对“城市女性主义”电影,不讨论“女性主义”本身)

这种叙事不仅垄断了对特定生活方式的解释权,更试图推销一种“现代生活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方案。从之前的《我的阿勒泰》《爱情神话》《好东西》,到如今的《酱园弄》,我们能清晰看到这种运作模式的延续性,主导资方的地域构成大同小异,对历史书写的雄心也如出一辙。哪怕片方总能以“虚构故事”为借口搪塞质疑,可宣发阶段反复强调的“民国四大奇案之一”的标签,以及片尾“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免责声明,反倒像不打自招,暴露了其借“真实”之名行城市宣传之实的深层意图。



为了让这一“城市宣传”的叙事成立,影片在历史情境与阶层刻画上进行了刻意的篡改与扭曲。从历史情境来看,日伪统治末期,抗战胜利的曙光已在历史地平线缓缓浮现,那个行将朽木的日伪国家机器正处于摇摇欲坠的崩溃边缘。

詹周氏恰恰在这个时间点选择杀夫,这一情节设置暗合了革命/历史叙事的常见终点——旧秩序崩塌前夕的反抗。影片中,律师、记者等代表“公正”的势力纷纷粉墨登场,其行动确实能带来一时的大快人心,也让观众不难预见到最终结局:一桩本不复杂的案件,最终得到清算与审判,恶势力黯然退场,小人物虽有错却得以昭雪。

这种叙事模式与张艺谋有多大相似之处暂且不论,但熟悉历史的人会敏锐地发现,这种“三不管”的权力真空格局,根本不符合当时上海的真实境况,反倒更接近香港的社会生态。退一步讲,哪怕抛开对发生城市的错认,只要故事的时间点稍有延迟或提前,这个精心构建的叙事根基便会彻底崩塌。


而在阶层叙事上,影片的刻画则更为刻板与僵死。我们在片中看不到阶层应有的立体呈现与多元剖面,相反,底层群体永远陷入无意义的内耗,善良的女性平民总是被邪恶的男性欺骗与压迫。光线昏暗的阁楼亭子间里,邪恶欲望在阴影中蠢蠢欲动,处处暗含着罪恶与丑陋。暗合“阁楼上的疯女人”及“底层蝼蚁”的文学形象。

而法庭、记者工作间却被塑造得金碧辉煌、光芒万丈,程序正义、言论自由一应俱全,仿佛那个时代才是正义与文明的化身,搞得今天的中国反而像是开历史倒车。女主角詹周氏挣脱牢笼的希望寄托之地——纱厂,更是被铺满柔光,营造出一种虚幻的美好,颇似古典好莱坞电影中的梦幻王国,完全抹去了历史上包身工们在其中遭受的非人剥削,不见半点血汗工厂的真实痕迹。

这么一套文过饰非下来,观看本片的观众不难留下这样的印象:所谓有识阶层所到之处,无不体现体面与文雅;而工农阶级的寄托之所,若非粗鄙不堪,便带有野蛮、凶狠的穷凶极恶之相。


这种对历史与阶层的刻意扭曲,本质上极为陈旧与俗套。电影这么做,是为了塑造一种“精英拯救底层”的虚假叙事,而这与真实的历史图景相去甚远。

在民国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绝大部分情况里,法官、记者等精英阶层并不如本片所描绘的那般完美无瑕,他们始终无法脱离所处的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束缚。倒是被新闻系认祖师爷时,才会显得“铁肩担道义”。

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黄色小报凭借猎奇八卦漫天飞舞,诉棍讼师为牟利而遍地开花,这才是常态(可以参考港台媒体圈娱乐圈)。一旦涉及女性议题,这些精英更会极尽专业之能事,造谣诋毁、搬弄是非。不仅是名人常受其害,就连普通女性也难以逃脱这种舆论暴力的魔爪。即便是詹周氏杀夫这一具体案件,《申报》等当时的舆论主流媒体给出的评价仍是“惊世骇俗”“世风日下”,而非影片中精心塑造的“公正发声”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历史的曲解并非偶然。考虑到编剧是某系媒体出身,我们或许能从其成长背景与认知体系中,理解这种故意扭曲历史的深层动因。这更多的是主创团队对自我认知的一种投射,而非对历史事实的客观呈现。


正因如此,剧情硬往与“GHG”相关的进步叙事上靠,也就不足为奇了。哪怕在剧中被捧上天的作家苏青,与汉奸陈公博有着难以撇清的干系,哪怕上海文化精英在历史洪流中早已四处流散,拯救主角的有关人士可能并不是“进步”势力。主创们依然能巧妙地,将一个本无太多深刻思想,把五四主旨当经念的女记者/作家,塑造成进步与文明的典范。正是通过这种对历史的刻意改写,一个原本非常简单、远称不上悬案的杀夫事件,才被成功包装成一部商业大作,从而为“城市宣传”与资本牟利服务。

进一步看,影片的画面审美、故事走向乃至人物形象的胡编乱造,都在不断强化这种“虚假解决方案”。从内容内核来看,影片兜售的是一种精英主义价值观。当平民落难、孤立无援时,是当时可归入有产阶级的姐妹伸出援手,为其拖延时间,最终等到了解放的曙光。而作为被剥削阶级的女主角,除了卖惨、被动等待他人拯救,几乎没有太多主动抗争的行动与办法。

那些毫无意义的暴力情节,不明所以的黑猪拱人画面,完全没有服务于故事主线或主题表达,更像是参演的大花小花们,为迎合所谓“主流”审美,向进步主义递交的投名状。演员们的表演,看似政治正确且演技在线,实则像极了那些年苦于拿不到奥斯卡奖项的小李子,乐于通过搔首弄姿、挤眉弄眼的夸张表现,恨不得将眼珠子都“蹦”出来,以证明自己会演戏。这种表演与其说是在塑造角色,不如说是为了瞄准时势及个人职业发展的潜在需求。


这种被情绪与奇观堆满的叙事,最终彻底导向了宣传与宣泄,而非对社会问题的真正探讨。导演似乎从未深入思考过:被剥削阶级,一定要通过被剥削的场景来展现吗?暴力,只有暴力的形式才能表达么?进步主义,是否只有通过苦难来表现其正确性?这也暴露了主创的短板,擅长拍摄商业片、江湖片的导演,其实无力真正体察性别与社会结构的深层次问题。


对无产阶级悲情的凭空捏造,对精英阶层、职业的“施舍”的渲染,必然会引导受众得出“只有阔太太才能拯救女性”的荒谬结论。而对于更为宏大的社会结构、历史革命等主题,导演既缺乏呈现的能力,也没有深入挖掘的意愿,甚至对当时黄土高原上真正开展的阶级、性别革命实践,想必也缺乏足够的认知与共情。

当影片的核心目标锁定为城市宣传时,其最终沦为一部城市宣传片也不足为奇。于是,一场在全世界都堪称罕见的滑稽场面出现了,一部本应反映女性悲惨境地的电影,其取景地居然成了网红打卡景点。铺天盖地的文旅广告、详细的打卡指南,清晰地告诉我们,这绝非女性电影的胜利,更不可能是女性群体的胜利,而是精英主义的胜利,是特定政治形势下的宣传胜利。

它与社会进步无关,也与城市的真实历史无关。将城市形象与进步主义强行捆绑,最终只能倒向一种城市主义的狭隘叙事:仿佛是城市本身给予了性别平等、群体解放的机会,而非群体自身的抗争与历史进程的推动。



这种创作及宣传模式,可以称之为“小红书电影”。果不其然,除了“城市宣传”,小红书等平台还在强调其与“五四女权”的关联,这也与具体的历史情境存在明显偏差。五四时期的先哲们,并不提倡通过暴力杀夫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来换取独立。陷入宿命循环自不用说,自毁的方式不能带来任何积极的作用。

赵五贞为反抗包办婚姻选择自戕,其行为的核心是表达个人人格独立的愿景。女权先驱秋瑾,与丈夫因价值观分歧多有抵牾,面对丈夫吃喝嫖赌的恶习,她选择的反抗方式是投身革命事业,而非手刃仇人。

即便是在影视作品中,经典也并非如此呈现:吴永刚拍摄的中国影史杰作《神女》中,阮玲玉饰演的经典民国女性角色,并未遇到“GHG”式的神仙姐妹,真正能抚慰她心灵的,是基于阶级共情的关怀与超越时代的优秀教育家的引导。历史事实不会允许相关人士,凭空捏造出脱离阶级背景的“集美”群体,更不会承认“中产拯救无产阶级,社会精英维持社会安定,而无产阶级只能卖惨谋生、等待别人大发慈悲”这种荒谬图景。


《神女》

这就是上海城市的“女性主义”做题公式。要么在同一阶层内强调“we are family”的虚假团结,要么以高阶层视角俯视众生、展现悲天悯人的姿态。一到了胜者结算的页面,最终如同好莱坞明星那般洋相百出。个别人出演人民教育家张桂梅的故事后,马上将其拉入自身的共情范畴,到了颁奖典礼上还不忘边致谢边热泪盈眶,得奖之后欢天喜地,豪饮狂欢。

可一旦将目光投向消费主义与阶层分化的现实,这种为人所歌颂的上海式女性解放叙事便不攻自破了,它实则产生了对更多劳动者的隐形歧视,遮蔽了更多普通“她们”的真实声音与生存状态。

这种套公式做题的叙事模式,无论女性处于什么年纪都安排“娜拉出走”的情节,动辄以杀夫、旅游、谈恋爱来定义女性解放,在更广阔的历史与现实情境中,并不会得到太多的认可与承认,只会成为被一个阶层、一个群体用来装扮自身的洋娃娃。

说到底,《酱园弄》的争议从来就不只是一部电影的好与坏这么简单,它更暴露了资本与城市宣传如何消费女性故事:它们剥离具体的历史语境,扭曲真实的阶层关系,制造虚无的虚假希望,最终让女性故事沦为牟利与宣传的工具。


又是欢喜传媒,从《爱情神话》到《好东西》到《酱园弄》,徐铮实际上是这几年多数人没注意到的,”城市女性主义“电影潮背后的隐藏赢家

而这种工具化的叙事,恰恰与真正的社会进步、价值正确与公平正义背道而驰。这恐怕不是所谓的“GHG”进步叙事,而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被消费的对象,甚至被人卖了,还在替别人数钱。

不过,这两年电影行业动辄出现要完声音也证明了,这种致力于把更多普通人赶出电影院的“进步主义电影”就是在吃饭砸锅,前面的人能吃到收割红利,后面的人多数就要丢人又现眼,输人又输钱。进步主义神教再这么搞,最终大概就是成全别人的进步罢了,甚至电影连同“城市女性主义”一起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结局,都是可以料想到的事情了。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 2025 yingkutv.vip  E-Mail:984484000@qq.com  

观看记录
    短信轰炸机网页版 - 在线短信轰炸机|免费短信轰炸机|云呼电话轰炸机网页版 短信轰炸机网页版 免费短信轰炸机 云呼电话轰炸机网页版 电话轰炸免费 免费电话轰炸 在线电话轰炸 电话轰炸机2021 免费短信轰炸 免费电话轰炸 永久免费轰炸 呼死ni在线试用 短信轰炸机 在线短信轰炸机网页版 电脑短信轰炸机 软件破解免费使用在线试用 在线云呼 云呼网页版 呼死ni网页版 呼死ni破解版2021 云呼免费 云呼破解版 云呼网页版 云呼轰炸 三网机主 支付宝机主 查档狗 婚姻记录查询 云呼官网|呼死ni|稳定的极速呼叫系统 云呼官网 呼死ni 稳定的极速呼叫系统 短信轰死你在线试用 轰死你在线试用三分钟 轰炸机在线试用 试用3分钟轰炸网站 轰炸网站试用 短信轰炸机网页版 在线短信轰炸机 免费短信轰炸机 呼死你电话轰炸机网页版 免费电话轰炸 免费轰炸机 轰炸系统免费版 轰炸免费网页版试用 电话呼炸机免费版 云呼免费网页版试用|呼死您软件在线试用|云呼试用三分钟|云呼网页版 云呼免费网页版试用 呼死您软件在线试用 云呼试用三分钟 费电话轰炸网页版|免费短信轰炸|免费轰炸手机|手机免费轰炸|电话轰炸免费 费电话轰炸网页版 免费短信轰炸 免费轰炸手机 超级云呼 呼吧云呼 爱酷云呼 最牛云呼 极速云呼 专业代呼 电话代呼 云端呼叫服务平台 云呼首页 云呼网页 云呼网页版 领先的极速追呼系统 云呼网页版 电话云呼 云呼免费网页版试用 云呼试用三分钟 米酷CMS影视 米酷CMS源码 免费影视源码 影视源码免费 免费轰炸机|短信轰炸机免费|免费短信轰炸机|免费电话轰炸|轰炸机免费版 免费轰炸机 短信轰炸机免费 免费短信轰炸机 免费电话轰炸 云呼免费网页版试用 云呼网页免费版 云呼网页版 云呼在线试用 爱酷云呼 呼吧云呼官方 安卓云呼 大嘴巴子云呼系统 极速解析 极速影视解析 vip视频在线解析 极速无广告视频解析 永久免费轰炸电话网页版 轰炸自助下单网站 短信网页在线轰炸 号码轰炸机免费版 试用3分钟轰炸网站 永久免费轰炸电话网页版 短信轰炸机网页 在线短信轰炸机 免费短信轰炸机 云呼电话轰炸机网页版 云呼破解 呼死你软件破解版 短信轰炸机app 云呼 2021 免费电话轰炸 电话轰炸免费 短信轰炸免费 免费短信轰炸 免费呼死你 呼死你免费 #20320;软件破解版 呼死你app 三网定位 三网机主查询 全家户籍查询 名下手机号查询 免费网站源码 网站源码免费 苹果cms免费模板 免费影视源码